大王的责编新书交流会–《海底捞月》

1,626次阅读
没有评论

共计 1487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
《海底捞月》新书分享:作家社长肖建国的湘南往事和时代书写

肖建国身上有很多标签,湖南文艺出版社原社长、《芙蓉》杂志原主编、广东花城出版社原社长、《花城》杂志原主编、广东省作协第四届理事等等,但他一生最大的愿望,就是能成为专业作家,专事写作。2011年,肖建国卸下花城出版社当家人的身份,重返阔别多年的文坛。经过数年的碰撞、融合、沉淀,他的文字更加平和宽容,少了很多火气,淡却了很多欲望。如今,他写得缓慢而珍重,每个字都有种沉甸甸的感觉。
11月20日下午,肖建国携新作《海底捞月》做客楠枫书院,与暨南大学文学教授贺仲明、花城出版社副社长邓如就生活经历与文学创作进行深度交流与探讨。
大王的责编新书交流会--《海底捞月》
书名《海底捞月》源自湘南麻将场上的终极大和,是穷途末路之时、绝处逢生之际,最后一张牌上演的惊天逆转。作家以此为引,又以之作结,构筑了一个由麻将串联起来的湘南“平凡世界”。人生如牌,世事如牌,故事在麻将声中徐徐展开。手气顺时搏自摸,手气背时积小和,只要“吃得苦、霸得蛮、耐得烦”,总有时来运转出头日——这是湘南人自麻将中习得的生活智慧,亦是肖建国在作品中想要传达的人生真味。
大王的责编新书交流会--《海底捞月》
小说结构仍然延续作家一贯的风格,以主人公细姥婢一家的生活遭遇为叙事线,以湘南社会的历史变迁为主题线,以一副具有人生隐喻和象征意义的象牙麻将为标识线,由此构建出独特的三线叙事结构。从土改到“文革”,从“上山下乡”到改革开放,半个多世纪的波澜壮阔,牵扯出翠玉、疤眼皮、含田婆、罗长子、土保镇长和细姥婢一家的命运沉浮。笔墨着力之处,既有主人公深陷生活泥潭的艰辛,也有历经苦难依旧蓬勃向上的坚韧。
在谈及小说创作时肖建国谈道,文学作品中多少都会有作者自身的影子,但不局限于某一个人物,有时候会综合一代人身上的共性。《海底捞月》书中的诸多人物,原型来自他的亲戚、朋友、邻居街坊,甚至还有他自己的亲身经历,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创作,勾勒出湘南市井百姓的众生相,讲述各色人等的悲喜人生。
大王的责编新书交流会--《海底捞月》
文学评论家、暨南大学文学教授贺仲明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他阅读《海底捞月》的感受:作家有意识地在作品中展现湘南的自然风光、乡土人情,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,这是小说的独特魅力所在。
《海底捞月》另一个让他击掌称赞的特点,是传统现实主义写实手法的充分运用。小说借助大量对生活细节和人物对话的描写,对现实生活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还原,又因为与生活实际紧密连接,使得作品中渗透出的时代味道越发逼真,给人一种触手可及的亲切感。作品中处处洋溢着写实主义的光辉。
贺仲明教授还深入分析了《海底捞月》中关于人生观、生命观表达的部分:肖老师的新作除了保持他一以贯之的写作风格之外,还拥有更为宽广和深刻的书写,在具有可读可看小说的特性之外,同时蕴含深刻的思想意蕴。关于人的一生,每个人将如何度过,麻将桌上的暗流涌动与人生处世的相互呼应,折射了普通人的悲欢、生活困境和精神世界。
著名民间文学家钟敬文先生曾说:“我们懂得最深微,用起来最灵便的,往往是那些从小学来的乡土的语言,这种语言是丰富的,有活气的,有情韵的,是带着生活的体温的语言,是更适宜创造艺术的语言。”

《海底捞月》作为一部用方言写就的地域小说,大量鲜活的湖湘方言的运用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文学味道。花城出版社邓如副社长表示:方言写作为小说增色很多,方言的运用表现出了那种独有的地方风俗和文化,也表现出了那种独特的人情和生活。

在互动环节,现场读者动情地分享了阅读感受:“好的文学作品就是能给人心里留下一道温暖,一种希望。《海底捞月》这本书激荡了我的心灵,相信也能激荡更多读者的心灵。”这也正是《海底捞月》真正的价值所在。

正文完
请博主喝杯咖啡吧!
post-qrcode
 
admin
版权声明:本站原创文章,由 admin 2021-11-21发表,共计1487字。
转载说明: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-4.0协议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评论(没有评论)
验证码